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“精神&神經論壇”上,來自國內頂尖的二十余名醫學專家學者,聚焦失眠與抑郁這兩大精神健康難題,共同探尋背后的奧秘,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療方法。其中,中醫藥以其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特點,為失眠與抑郁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和可能性,也成為此次會議討論的核心話題。
大會現場
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唐向東教授指出,睡眠對大腦功能、情緒、體力恢復乃至壽命都有深遠影響。數據顯示,全球約20-30%的人被失眠所困擾,其中約8-10%的急性失眠逐漸慢性化,約4%需長期使用助眠藥物。
《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》顯示,中國成年人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38.2%。上海市中醫醫院肖姝雲教授指出,睡眠障礙呈現年輕化、慢病化趨勢,與抑郁、焦慮、認知功能減退等精神疾病密切相關。因此,解決睡眠問題對于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。
盡管失眠現象普遍存在,但許多情況并未得到臨床醫生的真正關注。唐向東介紹,為引導醫生更加重視睡眠障礙問題,國際學術界發表了系列綜述文章,強調睡眠在神經精神疾病中的重要地位。同時,我國也在積極推進睡眠研究的發展,并鼓勵臨床醫生與神經科學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。
肖姝雲指出,西醫將睡眠障礙的發病原因歸為社會、生物和軀體疾病因素。臨床上除藥物治療外,還包括心理治療和神經調控。近年來,國內外越來越多專家提倡使用CBT(認知行為療法),包括睡眠健康教育、控制刺激、認識睡眠限制、控制矛盾意念、放松治療、認知療法等。在中醫領域,將睡眠障礙稱為“不寐”,病因有情志失常、勞逸失調、飲食不節和病后體虛。
“睡眠障礙在抑郁癥患者中高達92%,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。”北京回龍觀醫院閆少校教授指出,在治療抑郁癥合并失眠時,首要目標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,消除睡眠障礙,降低復發風險,并恢復社會功能。
閆少校介紹,中醫絡病學學科創立者和學科帶頭人吳以嶺從中醫學角度,匯集中國傳統文化“醫、道、佛、儒”四大流派養生精華,攜團隊首次提出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——通絡、養精、動形、靜神,為郁證性失眠治療提供了新思路。
精為身之本,精化氣,氣化神;而“神”又分為“元神” 和“識神”。吳以嶺團隊在研制創新藥過程中,主張靜養元神、節用識神,并提出“元神在腦”“識神在心”的觀點,指出元神、識神與睡眠-覺醒周期的調控密不可分。
“中醫注重從總體出發,關注患者的整體狀況。而西醫則基于現代科學技術,更側重于局部病變和疾病的具體治療。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,各自都擁有獨特的優勢和長處。在睡眠醫學這一跨學科領域中,二者的結合將為患者帶來更為全面和精準的治療方案。”肖姝雲說。
近年來,睡眠障礙及抑郁癥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和醫學難題。面對這些挑戰,中西醫結合治療策略顯示出其獨特優勢。大會主席、復旦大學黃志力教授指出,睡眠受內穩態和生物節律調控,因此促進內源性睡眠物質產生,調動生物節律基因,是治療失眠的首要手段。中醫藥在治療失眠癥方面具有獨特優勢,其整體觀、辨證施治和因癥施治的原則,體現了個性化的治療特征,與現代醫學提倡的個性化治療理念相契合。在全球化的今天,中醫亟需運用現代科學手段進行研究,提高其在國際社會的認知度,為世界人民的睡眠障礙問題作出更大貢獻。
大會主席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王剛教授指出,抑郁癥在國內呈現出高患病率與低治療率的雙重特點。一線抗抑郁藥物雖有一定療效,但總體有效率并不理想。在此背景下,中醫藥在消除殘留癥狀方面的優勢逐漸顯現。同時,中藥與西藥的聯合使用也展現出快速起效的潛力。“我們期待通過深入的交流和科學研究,整合中西醫的優勢,為患者帶來更為全面和有效的治療方案。”王剛表示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7design.com/showinfo-108-316935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